中国人民银行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多位受访专家表示,1月大都是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最大的月份,这符合历史规律。而今年1月信贷实现“开门红”且好于预期,显示出在政策发力推动下,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正在回暖。
人民币贷款方面,从总量来看,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9万亿元,环比多增3.5万亿元,同比亦大幅多增9227亿元,提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较2022年12月末加快0.2个百分点至11.3%。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1月是信贷增长的“大月”,贷款增长往往较快,但往年增量一般维持在2万亿元到4万亿元左右,而今年1月增量近5万亿元,超出预期。
对公贷款仍为信贷增量的主要支撑。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32万亿元。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伴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资加快投放、保交楼和优质房企贷款支持计划加码、碳减排和设备更新改造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落地,在政策性银行和国有银行“头雁”作用拉动下,1月对公贷款和对公中长期贷款保持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