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温暖的港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房屋的舒适度和家装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装修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的情况下,相应的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时有发生。3月16日,北京市昌平法院召开涉装饰装修合同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对涉家装典型案件审理情况、案件特点进行介绍,倡导装修过程中业主和施工单位增强风险意识,规范交易行为,以品质家装点亮美好生活。
“2018年至2022年,昌平法院共审理涉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民事案件849件,其中,2018年122件、2019年159件、2020年142件、2021年259件、2022年167件。”昌平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潘幼亭在会上介绍,从纠纷类型上看,装修工程款给付争议类占比54.9%,装修工程质量争议类占比18%,装修工程工期争议类占比12.5%,装修导致案外人损害争议类占比10.5%,其他案件占比4.1%。
“近年占比过半的装修工程款给付争议类案件存在四大特点。”潘幼亭称,首先,多重法律关系交织。有的具有部分劳务合同性质,有的夹杂挂靠、分包、转包等情形,有的还牵涉相邻关系、人身损害赔偿等,法律关系复杂。其次,被诉施工方多为熟人或无资质的包工头。该类主体因受制约和规制较少,资质或施工手续不健全,与业主在施工质量和期限等方面更易产生纠纷。第三,工程增减项成为合同价款认定的焦点。施工过程中,增项或减项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多以口头形式约定,双方争议较大。最后,家装质量缺陷具有隐蔽性,取证维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