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揭示作物耐碱基因 可大幅提升盐碱地高粱小麦产量

Aa
分享到:

  想象一个场景,在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上,大片的高粱、玉米、谷子等作物迎风摇曳,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近日,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或将这一场景很快成为现实。

  南都记者获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于菲菲团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欧阳亦聃团队联合十家科研单位合作,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材料首次发现主效耐碱基因AT1及其作用机制。大田实验证明该基因可显著提升高粱、水稻、小麦、玉米和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上的产量,在改良盐碱地综合利用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3月24日,相关成果研究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和《国家科学评论》杂志发表。

  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超过10亿公顷盐渍化土壤因盐碱程度过高而不能被有效利用,其中碱化土约占盐渍化土壤的60%。研究者预测,如果全球20%盐碱地利用该基因,可每年为全球增产至少2.5亿吨粮食,从而提高盐碱地产能。

科学相关推荐

科学推荐资讯

科学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