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规划的创新与成效

Aa
分享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最早从2016年开始参与雄安新区的规划编制工作。6年多来,新区坚持多规合一,汇聚国内外顶尖智慧开展规划编制,形成一张规划蓝图,并且不断深化细化,先规划后建设,新区崭新的城市轮廓逐渐显现出来。

  雄安新区规划的“新”体现在构建新的区域格局,形成优质疏解环境。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稳步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产业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但与长三角、珠三角对比来看,发展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关键问题还是河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承接能力相对薄弱,京津的高精尖成果与河北承接能力之间的梯度过大,河北本地的创新吸纳能力不足。因此,需要通过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来破解这一难题,培育形成京津冀新的增长极,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发展新的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发挥对河北省、京津冀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强调支持疏解项目落地生根,加快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培育新区自我发展能力,聚焦启动区起步区建设,建设现代化城市样板,构建生态文明典范城,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

  雄安新区规划的“新”体现在形成新的城市形象,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现代化新城。2018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雄安新区规划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规划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随形就势,在约10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总体空间格局。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形成功能相对完整、空间疏密有度的组团式发展格局。突出集约节约,新区规划建设区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资源利用率。雄安新区规划以“蓝绿交织”为新城底色,突出“水城共融”人民共享。

规划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