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C肿瘤周|国谈抗肿瘤药落地之困:是“最后一公里”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Aa
分享到:

  “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目录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全国医院众多,如果让企业逐个去谈,可能比万里长征还难,所以还需要通过优化国家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4月16日,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推出的“癌症防治全面行动—21CC 202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直播”的“肿瘤创新药‘最后一公里’”圆桌对话中,亚盛医药董事长、CEO 杨大俊表示。

  杨大俊指出,亚盛医药的奥雷巴替尼所治疗的血液肿瘤患者和医院比较集中,但2023年3月1日进入医保目录之后,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进院数量不到100家,药店200余家,“我们还在努力,但全国医院众多,如果让企业逐个去谈,可能比万里长征还难,所以还需要通过优化国家政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贝达药业资深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万江也表示,全国成规模的三级以上医院按5000家计算,贝达药业第一个产品凯美纳(埃克替尼)上市十年以上,参加过三次医保谈判,目前进入的医院仅2000多家,第二个产品恩沙替尼参加过两次医保谈判,目前进入的医院仅600家,远未达到让全国患者获益的标准。“虽然有些省份实行了双通道,但对医生处方还有很多限制,推进国谈药物落地的工作,既非企业也非医生个人能办到,而是需要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保证国家政策的权威性、一致性。”

抗肿瘤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