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工业化之路 需要更深层次的市场化力量——后工业化时代中国制造的命运与抉择(下)

Aa
分享到:

  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不仅仅是技术革命

  随着人口红利渐行渐远,劳动市场结构化矛盾突出,双碳目标成为中国向全世界承诺的大国责任,国际竞争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众多领域中国已经不再是模仿者和学习者而是先行者和领军者,竞争压力非常大且风险向大国政治冲突领域外溢。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制造需要加快产业和技术升级,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缓和后工业化时代的新矛盾,符合新的要求。

  首先,中国的总量人口红利虽然不再显著,甚至已经演变为以养老金精算赤字为主的人口负债,但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供给过剩,但技术类专业类蓝领产业工人数量却存在较大的缺口。所谓的人力资本投资过剩,作为硕士和博士培养数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无法提供相应岗位的就业,这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对缓慢有很大关系。只有继续加快推动包括现代金融在内的产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跃迁,走智能化的工业转型之路,才能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本,从而提升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相关推荐

中国制造推荐资讯

中国制造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