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时评丨保护与利用,让齐长城被看到、被读懂

Aa
分享到:

  朱肖明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城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更替和荣辱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和融合。感观上,长城有着高大屹立的雄壮和绵延万里的壮阔。民族情感上,从《义勇军进行曲》中那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到听来让人热血沸腾的《万里长城永不倒》,人们对长城的感知已不局限于建筑本身。长城更像一根纽带,连接着历史与现在,连接起每一位国人的精神与血脉。我们只有读懂长城,才能更深刻地读懂中华文明。而想要读懂齐鲁文化的丰富底色,就要读懂齐长城。

  被誉为“长城之父”的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它西起济南长清孝里街道,东至青岛黄海海岸,蜿蜒千里连起山东7市17个县(市、区)。著名的齐鲁夹谷会盟、管鲍分金、悬羊击鼓、饿马提铃、一鼓作气、画蛇添足等历史典故都与齐长城有关。齐长城沿线除了自然风光和文物遗产,更有孟姜女哭长城、章丘芯子、诸城绿茶、徐福传说(琅琊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这一珍贵文化遗产传承好,并造福社会?把齐长城保护做真、做实是当务之急,也是让齐长城被看见、被读懂的基础。

保护相关推荐

保护推荐资讯

保护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