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王强今年放弃公务员考试,而此前,他已经连续考了4年。“在七台河,考公务员的难度不亚于黑龙江省考,因为这里民营经济很少,除了进体制内很难有其他路子走,因此考的人太多,我还有认识考七八年还在考的。”王强(化名)说。
七台河,黑龙江“四大煤城”中,设立最晚、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曾经,与国内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七台河以煤炭为主的产业非常突出,煤及煤相关产业占全市GDP总量的50%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0%、税收的70%、就业人口的60%。而如今,七台河可开采的煤炭资源明显减少,国务院确定七台河市为第二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与鹤岗、双鸭山、鸡西三城面临着同样城市转型问题。
这座曾被誉为“焦煤之都”的城市,现因“冠军之乡”而备受关注;因人口骤降,将会成为“空城”而令人担忧,又因GDP增速较快而引发关注。它是如何迈上转型之路的,这期间经历了哪些跨越式发展?近日,财联社记者来到七台河,探索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艰苦转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