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经济复苏从修复资产负债表开始

Aa
分享到:

  疫后经济复苏从修复资产负债表开始

  当前,我国疫后经济复苏关键是尽快修复住户(一般居民)、企业、政府三大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推动经济运行重回正常轨道。经历三年疫情,叠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周期性问题,三张资产负债表不同程度受损,并伴随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过去三年,经济运行失序,房地产周期下行,资本市场急剧波动,从资产、偿债能力(流动性)及负债意愿等方面给三张资产负债表造成严重冲击:由于负债的刚性特点,房产及证券价格波动下行,直接推升资产负债率,恶化资产负债表;经济失序,各部门收入锐减或增速放缓,造成流动性困难,直接影响债务本息支付能力和加杠杆意愿。

  姑且从收入层面分析疫情期间我国三大部门资产负债表受到的影响:一是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呈明显收缩趋势。居民收入增速下降,收入来源收窄、波动增加,降薪失业,住户部门“口袋”越来越浅。就业压力上升:城镇调查失业率从2017-2019年平均5%升至2020-2022年平均5.4%;城镇就业净增量从2019年957万人降至2021年502万人。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从2017-2019年期间8%降至2020-2022年期间4.4%,下降3.6个百分点;2022年人均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降至1.8%和-0.2%。住户部门预期谨慎,防御意识提升,举债意愿不高,更倾向于增加储蓄,债务规模由“被动降速”转为“主动降速”,整体债务规模从此前快速上涨转趋平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放缓:2016年2.38万元,2019年3.07万元,2022年3.69万元,2017-2019和2020-2022合计增长分别为28.99%和20.20%,疫情期间增速放缓超过8.79个百分点。另据统计,住户债务利息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已达15%,美国只有7%。应对疫情,住户部门主动采取防御性策略,增加存款及银行理财对负债的覆盖率。这些年住户部门储蓄显著增加,2019年底住户存款余额82.14万亿元,2022年底达120.3万亿元,三年增长46.46%。居民储蓄率从2019年29.9%升至2022年33.5%;二是企业破产倒闭、大面积亏损、营业收入锐减严重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及投资意愿。疫情期间,由于流动性环境较为宽松,我国企业部门债务温和增长,资金面较为宽裕,但投资增速较低,说明企业部门债务增长主要基于流动性安排,而非考虑扩大再生产及业务拓展。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5.1%,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0%;三是税收及土地财政剧降造成政府财政收支剪刀差持续,财政赤字维持较高水平,从中央到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约束了政府未来提高支出的空间。2022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为-2.1%,但财政支出上涨6.1%。2020-2022年,中央、地方财政赤字分别达9.72万亿元、2.52万亿元。广义财政赤字更高。

经济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