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加坡对饮料的健康分级制度在国内互联网登上“热搜”,引发网民热议该制度以及未来我国是否会有相应制度的出台。
早在2022年,新加坡开始全面实施含糖饮料分级制,用类似“红绿灯”的标识,把饮料分成分为A、B、C、D等级。通俗来讲,同等重量下,含糖量与含饱和脂肪越高的饮料,等级越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D级的饮料甚至不能打广告。能够获得A级主要产品集中在矿泉水、苏打水等产品。
业内相关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包括新加坡及部分西方国家均使用评价性的FOP(包装正面标识),主要目的是帮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食品的营养属性,指导合理选择。相关饮料分级实际上是进一步放大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但并不意味着该类产品饮料会直接影响消费者身体健康。在此方面,值得国内相关部门和协会借鉴,可以避免类似虚假宣传的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