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色素沉着是一种可由多种不同的因素诱发的常见多发性皮肤疾病,其中,药源性皮肤色素沉着约占10~20%。多种药物可诱发药源性色素沉着,其中较为常见的有四环素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疟疾药、细胞毒抗肿瘤药、抗精神病药、胺碘酮等,亦有国外文献报道多黏菌素B能导致该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将对多黏菌素B导致的显著的皮肤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发生机制、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情况进行介绍,相信您看了这篇文章,您将对多黏菌素B更加的了解!
多黏菌素是由多黏芽孢杆菌产生的环脂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临床自1959年起开始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存在显著的肾毒性及神经毒性,其临床地位很快就被其他更为有效、安全的抗生素所取代。然而,近十年来,随着耐药菌的不断涌现,多黏菌素因其对多种多重耐药(MDR)革兰氏阴性菌存在显著的抗菌活性而重新得到临床重视,甚至被誉为是多重耐药(MDR)革兰氏阴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
现在临床上可供选用的多黏菌素类抗生素主要有多黏菌素B及多黏菌素E(杆菌肽)两种,其化学结构、抗菌谱、及作用机制均非常相似,稍有不同的是多黏菌素E以前药的形式给药。上述两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神经毒性、超敏反应等,其中又以肾毒性最为常见。值得注意的是,色素沉着亦是多黏菌素诱发的一种重要的不良反应,多黏菌素B已被证实能诱发皮肤色素沉着,而多黏菌素E尚未见相关的个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