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地下700米正在建设一个大型的实验装置,为了捕捉“幽灵粒子”——中微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苗近日在广东科学中心岭南厅举办的第115期珠江科学大讲堂上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名为《地下700米捕捉幽灵粒子》的科普讲座,详细讲述了中微子的发现历程,科研人员捕捉这“幽灵粒子”的设备条件以及目前取得的进展。
何苗说,人类活动可以产生大量中微子,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一个就是在核电站里的核反应堆,另外一个就是在粒子加速器,都是功率很强并且人工可控的中微子源,离我们很近,所以很多中微子实验研究都会放在反应堆旁边或者利用加速器来探测研究中微子。“其实人体也是中微子源,人体每天大约能产生3亿个中微子,因为我们人体有大量的钾40和碳14元素,它们在衰变的时候就可以产生中微子,并可以穿透人体,这是我们感觉不到的。”
何苗说,江门中微子的实验是中科院的战略先导专项。这个项目在2013年立项,2015年开始建设,它跟大亚湾实验同样是一个国际合作实验,总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有700多名合作者。这个实验就是在江门市地下700米建造一个直径40米,13层楼高的探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