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和火电,受价格与成本上的上下游联动,在现实中呈现为"市场煤、计划电"的"顶牛"矛盾。这一矛盾始于2002年的煤炭市场化探索。彼时实行价格双轨制后,政府对用于发电的动力煤试行市场定价(两年后逐步取消电煤政府指导价),煤炭价格步入市场化阶段;然而,电力价格一直由政府核定。2000年以来,由于煤价的两度暴涨暴跌,不是"电企巨亏,煤企巨盈",就是"电企巨盈、煤企巨亏"。
为了梳理这个矛盾,理顺上下游关系,实现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煤电联营”这一概念被提出并开始出台各项政策推行。
2016-2019年,国家层面先后三次发文,要求深入推进煤电联营相关工作,2019年还专门确定了首批重点项目名单,涉及2826万千瓦煤电项目及相应配套煤矿。在此引导下,虽然地方上也纷纷出台区域性政策,鼓励支持煤电联营发展,但执行效果欠佳,“煤电顶牛”的问题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