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滴滴宣布与小鹏汽车合作,将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卖给小鹏,转而提供技术支持。这意味着滴滴代号为“达芬奇”的造车业务即将结束。就在两周前,吉利控股集团发布了旗下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百度也以战略合作方式退居为吉利的技术供应商,造车主导权由吉利掌控。
回首两年前的上海车展前夕,大半个互联网圈齐聚黄浦江畔还在挤破头地抢着“上车”:以阿里、腾讯、百度为首,字节跳动、商汤科技、科大讯飞、京东等紧随其后。“他们在世博中心坐下来,准备探讨四个轮子上一些可能发生颠覆性变化的东西。”当时互联网人的说法是:“错过汽车,就等于那些年错过移动客户端。”
如今这场声势浩大的互联网造车潮如湿了的柴火,只有余温。“尚有火花”的大多选择抱团取暖。放眼望去,只剩雷军还在坚持这个“压上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的“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他晒出“为小米汽车而战”的微博,疑似正在新疆参与新车的夏季测试。有报道称,小米汽车已经拿到造车资质,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预计2024年可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