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高架东侧的玉田路500号院子,白天经过安安静静的,夜幕降临后却还亮着点点灯光。那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潜心研究、集体奋战的地方。
上海技物所里有这样一支研究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不足40岁,却在近20年的科技创新实践中,频频在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量子科学卫星以及高分七号等国家重大项目中崭露头角。他们便是空间主动光电载荷研制团队。
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团队持续不断把科学家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中国的主动光电载荷遨游太空,以优秀的科技成果践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与担当。
内环高架东侧的玉田路500号院子,白天经过安安静静的,夜幕降临后却还亮着点点灯光。那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潜心研究、集体奋战的地方。
上海技物所里有这样一支研究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不足40岁,却在近20年的科技创新实践中,频频在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量子科学卫星以及高分七号等国家重大项目中崭露头角。他们便是空间主动光电载荷研制团队。
瞄准国际领先水平,团队持续不断把科学家的“梦想”变成现实,让中国的主动光电载荷遨游太空,以优秀的科技成果践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与担当。
报告网所有产经新闻是由用户上传分享,未经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