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吉林白城大安市裹满了“丰收”的味道。金灿灿的稻田一望无际,秋风过处,飘来缕缕稻香。这座位于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的城市,从曾经的十年九旱、盐碱地广、寸草不生的旧貌,如今换上稻穗沉甸甸、硕果香飘飘的新颜。
“这片吉林省最大的单体盐碱地迎来丰收,将有效保障吉林地区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助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也成为我国盐碱地治理与综合利用的样板工程。”中化环境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化环境)总经理助理曲风臣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化环境是我国土壤治理、土壤修复的排头兵,当前,正积极牵头推进我国盐碱地修复和综合治理工作。目前,中化环境已在吉林省白城市开展了4.1万亩盐碱地(水田)治理工作,预计3-5年后完成改良修复,将为吉林省新增十等水田3.3万亩,将年增产3330万斤水稻;开展3.6万亩盐碱地(旱田)治理工作,预计3年后完成改良修复,将年增产4320万斤玉米。
打造可持续的盐碱地修复产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