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纸短家国情长!广东工行守护百年侨批

Aa
分享到:

  2023年是“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10周年。被誉为“岭南敦煌文书”的侨批,始于19世纪中叶,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等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侨批记载了海外侨胞的浓厚家国情怀与创业奋斗精神,既是怀念故乡、热爱祖国的亲情见证,也是他们艰苦奋斗、心系家国的情感浓缩。

  广东江门素有“中国侨都”之称。江门侨批以数量多、历史跨度长、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等特点,在世界记忆遗产保护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16万件侨批中,江门侨批文献有近5万件,现存最早的侨批即出自江门。侨批上短小精悍的文字,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寄托。在侨批中,人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人的牵挂以及对未来的祝福。这些文字,或许并不华丽,但却充满温情与真诚。侨批传递出来的情感是华侨与家人、家乡之间最真挚的牵挂。一封封发黄的纸片,是“跨越山海的家书”“穿越时空的亲情”,讲述着一段段动人往事,寄托着一片片赤子之情,记录着一代代华侨的“家国情长”。

  目前定居于江门开平的归国华侨邓老先生感慨良多:侨批是一条“亲情链”,侨批按址投送,有亲属在海外的家庭多守在老房子老地址,为在海外漂泊的游子“留一盏回家的灯、留一条回家的路”。同时,侨批也是一条“诚信链”,一封封侨批辗转万里递送到侨眷手中,重信守诺贯穿在侨批运营的各个环节,体现着金融诚信、记载着家国情怀,可谓中国近现代国际金融汇兑变迁的历史缩影,同时也展现了金融行业的清廉与担当。

经济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