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62岁的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赛汗乌素村村民王胜云便来到自家冷库,一边查看葡萄的储存情况,一边挑选出3箱葡萄。他已预约快递员取件,通过快递运输将葡萄送至呼和浩特市的顾客手中。“我种的是鲜食葡萄,除在本地销售,外地订单也不少,今年还‘打飞的’销到北京等大城市呢。”王胜云说。
乌海地处黄河上游,因沙质土壤、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所产葡萄品质优异。自上世纪50年代起,乌海葡萄经历从庭院种植到规模化经营,从鲜食葡萄到酿酒葡萄,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的发展变迁。如今,乌海葡萄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年均产量超830万公斤,葡萄产业年产值近6亿元,为当地兴业富民、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家有180多亩葡萄,种了阳光玫瑰、无核紫等20多个品种,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预计能有20多万元纯收入。”种植葡萄30多年的王胜云满意地说,赛汗乌素村大力培育特色种植业,小葡萄成了村民的“致富果”,许多像他一样的村民依靠种植葡萄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