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我今天早上接到的第三个中介推销贷款的电话了,不知道从哪儿拿到的我的号码。”北京上班族小希说。
仔细一问,才知道,小希前几日感到好奇回了这样一条“106”开头的短信:“尊敬的客户,您在我行可以申请一笔298000元储备款,3年内随借随还,如有需要请及时回复,回1查利率,回2办理,拒收请回复R”,随后,贷款营销电话就没断过。
“106”借贷短信“轰炸”的背后藏了什么猫腻?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调研发现,“精美包装”的“李鬼”借贷短信往往真假难辨。通常,短信发送主体不是名义上的银行,而是为引流获客的贷款中介,信息贩卖“黑灰产”链条渐渐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