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娱领域捷报频传、屡出佳绩。众多优质内容扎根现实、引发强烈共情,还融入了浓浓的岭南风味、呈现传统文化,做到了“守正创新”,在不断破圈的同时也备受重量级奖项的认可。
在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话剧《深海》《龙腾伶仃洋》、电影《中国医生》、歌曲《少年》、电视连续剧《湾区儿女》等8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中,广东省共有4部作品入选参评参演,居全国第二位;话剧《大道》和杂技剧《化·蝶》分获第十七届文华导演奖、表演奖,在这届文华奖获奖数量并列全国第一;《中国医生》《南越宫词》《熊出没·重返地球》等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纪录电影《无音之乐》《不孤岛》入围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粤剧电影《白蛇传·情》荣获第十九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谯国夫人》《睿王与庄妃》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将戏曲电影带向新起点;颁奖典礼上,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惊艳亮相,让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再次成为热点。
在既得的这些成果之外,“文艺粤军”们也一刻不停地向更深处钻研、向更高处迈进。新时代下,随着技术的革新升级、新媒体平台的迭代,受众的审美提升,内容创作者们也应当做出转型调整,直击受众痛点、紧扣时代脉搏、契合传播特性,让湾区出产的文艺精品进一步破圈,扩大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甚至实现“出海”、让世界看到湾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