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国家973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余卓平教授: 汽车智能化趋势下的车路云一体数字交通系统

Aa
分享到:

  余卓平: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我是在资本的论坛上第一次做演讲,我跟资本的交流小范围地是跟某个投资公司、某个项目找我咨询比较多,一般我在汽车技术领域给大家做交流比较多。我记得十年前,我跟一个德国教授交流,当时德国是一个经济强国、工业强国,但是也都诟病德国在创新领域的发展不如美国,在走下坡路,德国教授有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讲,美国之所以创新活力这么足,实际上资本的后盾起了关键作用。大家知道欧盟一直想推欧元,使欧元在资本市场上起重要的作用,美国是非常不合作的,实际上是打压欧盟的。中国和美国的竞争,很重要的是亚投行拉响了导火索,在资本市场,美国看到中国包括曾经跟日本、韩国谈货币的联盟,使得美国非常警觉,今天既是讲技术,但又针对金融投资界的朋友一块交流,我觉得非常开心,谈点自己的观点。这张图是我持续了15年的观点,我记得2009年的时候,我当时提出来中国的汽车年产量会超过4千万辆,当时几乎很少有人支持我的观点,但是到了2016年的时候,大家可以算一算,大概七年前,全行业大概500多个专家给中国画汽车发展的路线图,这就是当时画出来的,没有人质疑,但是认为四千万辆一定能过,而且定的时间点大概在30年左右,但是最近大家又有点怀疑了,因为2018年没有冲破三千万辆的大关,大家认为是不是到天花板了,我这里还是给各位投资界的朋友们信心,我个人坚定地认为一定会超过四千万辆。很简单,大家知道发达国家一千个美国人接近800辆车,一千个欧洲人大概600辆车,我们中国人刚刚过了200辆,300辆不到,我们要进入小康、进入发达社会,汽车千人保有量是很典型的指标,所以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一定会过400辆,应该是接近500辆,就是不增长了,十年要更新一台车的话,基本的量要接近5千万辆,所以我一直秉着这个理念来坚定我这个信念。当时我们还有一个观点,超过六千万辆,中国的汽车不会卖到外国吗?大家看到今年去年这个号角已经吹响了,我希望大家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等等,我快速过一下。电动化实际上就是给解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找到好的答案,智能化是解决第三个问题,就是交通安全、交通拥堵,我一直在讲电动化的核心内涵是解决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解决我们国家发展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智能化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实际上要解决交通的安全问题、解决交通的拥堵问题,因为90%的交通事故是驾驶员造成的,而交通事故对人的伤害在排行榜里高居前三位,交通事故引发的伤亡对人类的伤害排行第三,所以通过智能化解决交通安全问题是非常迫切、非常必要的。

  再一个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城市,随着汽车的保有量增加,拥堵得不得了,这个拥堵当然有道路智能的问题,也有很重要的因素是驾驶员的问题,如何使得未来的交通更流畅,通过智能化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这个前提下,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成为这个时代大变革的一个序曲。汽车百年不遇的大变革时代来到了,我们讲电动化智能化,当然未来可能还有一个共享化,这是很颠覆性的,共享化我相信未来也会走出来,就是说一千个中国人400辆车,将来通过智能化使得我们的出行便利性会超过一千个美国人的800辆车,这可能是智能化、共享化带来的好处。我们国家电动化智能化是什么时候吹响号角的呢?国家科技部布了一个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的局,当时定了三纵三合,三合是关键技术,电机、电池、电控。在十三五的时候,电控这个分支引出了汽车智能化的号角,当时我在责任专家组里,我一直担任燃料的责任专家,十三五时期我曾经短暂地担任过一轮智能电控的责任专家,十四五时期我又回到电池的责任专家,应该说智能化从十三五就开始热起来了,我们现在在十四五,这一轮热潮已经超过五年了。大家可以看到新能源,全球连续八年我们排第一,新能源60%以上是中国产的,而且我们自主为主,所以中国的电动化汽车打了非常漂亮的翻身仗,20年前我们谈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很受人家诟病,但是现在这种声音几乎没有了。带来的效果是什么?智能化比电动化还要高涨,汽车资本论坛集中的不是电动化,集中在智能化上,所以现在智能化方兴未艾,第一步就是智能座舱,不涉及到驾驶,这块的智能化我们全面领先,大家可以看到大众投地平线、投小鹏等等,昨天的消息,原来的克莱斯勒、标致组成的超级大集团收购了领跑,专门开拓国际市场。整个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这一轮的智能化在这里面像电动化一样在起主要的作用。

大学相关推荐

大学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