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对镍基超导体的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Aa
分享到:

  近日,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登了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团队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并分析了其电磁性质。这一成果为对于理解新型镍基超导体的微观图像和超导机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标志着,继全球率先发现新型双层镍氧化物超导体后,中国科学家又在其机理研究上做出领先成果。

  超导材料具有绝对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特殊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是国际上重要的科学前沿。此前,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LaNiO,引发学界新一轮高温超导研究热潮。

  “其意义不仅在于这是继铜氧化物之后一种全新的高温超导体系,更在于通过比较研究,有可能推动科学家破解高温超导机理,设计新的更多的更容易应用的高温超导材料,进而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王猛说,“那么对于其机理的后续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相关推荐

科学推荐资讯

科学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