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探创新“国际表达”助推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

Aa
分享到: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密码。如何让这一独特标识进一步享誉世界?14日,“情景交融文明互鉴”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国际传播对话在北京举办,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创新表达,助推大运河文化走向世界。

  本次活动是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重要主题活动之一。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11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办,以“传承运河文化赋能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共同主办,汇聚了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

  世界范围内有约1100条运河、4000多座运河城市。谈到如何将大运河这一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打造成世界级的文化IP,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研究基地主任曲茹表示,IP是重要且高品质的文化符号,曹雪芹、马可·波罗、利玛窦……诸多中外知名人士都在历史上与运河结下不解之缘,“通过”他们可以向世界讲好大运河故事。

创新相关推荐

创新推荐资讯

创新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