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第三届中国(义乌)“一带一路”城市国际论坛2023“物流枢纽对话:构筑国际枢纽,共建‘一带一路’”主旨论坛在义乌幸福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展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围绕“在枢纽建设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陈述,就枢纽间协同联通不足、港口能级不够、物流园区包租公模式如何转型、枢纽数字化如何实现产投平衡等方面探讨解决路径。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宫之光在会上表示,义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单点运营的协同,强化数字化、智慧化、低碳化发展。建议与头部商贸企业、跨境电商企业融合发展,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供应链掌控能力。加快走出去战略,建设海外仓,为国产商品参与全球竞争提供支撑。搭建物流枢纽云服务平台,链接上下游企业,成为物流供应链链长,在协同中创造新的价值。加快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功能,特别是机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际口岸能级,提供高效口岸通关环境。创新物流枢纽运营模式,改变只出租物业的传统模式,参与物流供应链运作,让工业土地产生商业价值,解决亩营收过低的问题。高度重视培养物流与供应链人才,为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国际陆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建伟指出,国际陆港集团“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物流网络越织越密。“义新欧”中欧班列持续保持稳定畅通,已开通24条国际货运点对点直达班列线路,累计开行超9000列,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和160多个城市。不断深化与宁波舟山港关务、船务、港务、信息、管理等五个一体化,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优服务把“海港”搬到家门口。开辟国际贸易“第四通道”——卡航,可直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弥补航空货运短板,已实现“义乌-马尼拉”国际货运航线每周4班常态化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