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晨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由传统电商平台购物转向直播间购物已经成为网络消费新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倾斜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部分农村地区积极尝试并全面采用以电商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新业态销售方式。这些创新的销售方式已成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民创收增收、激发农村消费新动能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直播电商具有远程、虚拟、不见面交易等特点,再加上农产品大多数属于新鲜易腐的生鲜食品,农村直播电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如主播虚假夸大宣传、销售质量不合格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等行业乱象逐步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农产品直播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全面了解农产品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现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消费者网对今年1-11月资讯媒体有关农产品直播电商消费舆情进行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从农产品品类、地区、平台、问题类型四个方面进行指标构建,并于近日发布《农产品直播电商消费舆情分析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果品、粮食及其副食品、蔬菜及其制品的消费舆情较多,直播中的虚假宣传、质量问题、价格诱导等问题受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