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泸县推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发展

Aa
分享到:

  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部署启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包括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养殖尾水治理模式推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和水产种业质量提升等5个行动。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扎实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推动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发展。2022年,泸县水产品产量达5.03万吨、产值9.86亿元,位居四川省第二。

  聚焦“三个坚持”,夯实水产业发展根基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编制《泸县渔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巴蜀鱼米之乡”早虾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全县规范化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30万亩,联动毗邻地区共建百万亩“巴蜀鱼米之乡”。坚持政策扶持,做好要素保障。建立水产业发展融资平台,探索“渔业贷”“龙虾贷”等贷款扶持机制,切实解决水产业发展资金问题。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开发“渔业险”“稻渔险”等综合养殖保险,提升防灾、抗病能力,推动水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坚持主体培育,促进集约发展。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专合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集中经营。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合作社为纽带,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三大模式”,实现水产业成势见效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激发渔业发展新动力。实施“一标、两改、四统一”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双稻双虾”“3411”高效种养殖技术,错位发展“台湾大头虾”“春早虾”“冬晚虾”等高价高质产品,实现每亩“千斤粮、万元钱”。该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15万亩,小龙虾产量达1.2万吨、产值达5亿元。发展现代设施渔业,构建渔业发展新格局。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试点、基层推广”的发展机制,推行工厂化循环水、陆基圆池、水基圆池等养殖方式,推动渔业向生态化、集约化、智能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县现有设施渔业养殖基地4家,养殖水体达2万立方米,年产量达500吨,产值2000万元。发展大水面养殖,实现经济生态两手抓。建成三溪口、朱梅滩、螺蛳山水库等大水面生态增殖渔业示范点1万亩,实现年产生态鱼50万斤。

水产相关推荐

水产推荐资讯

水产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