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关乎重点民生兜底线,有利于提升群众可感可及的生活品质,亟需通过城市更新建设进一步改善全龄友好的人居环境。”在重庆两会期间,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党委书记马宏呼吁让“一老一小”得到更多关爱,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建设,以儿童友好“小视角”撬动城市发展“大格局”。
2021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近年来,重庆市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出台《重庆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将儿童友好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发展目标,重庆市渝中区、璧山区率先试点,先后入选国家级示范区,开启重庆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新征程。
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教育部“首期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成员,马宏认为,面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建设舒适便利的全龄友好城市、宜居城市”,儿童友好是实现全面现代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的基础面和着力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