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解读丨防灾减灾应打破区域限制,注意跨区协同

Aa
分享到: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2月3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防灾减灾是关键词之一。文件提出,“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以及“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程、应急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当前,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我们该如何面对?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孔锋。

  孔锋表示,当前,我国气候风险研判主要包括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目前来看,我国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发展不错,后者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孔锋称,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以月、季度、年为单位的气象灾害预判、研判还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为防灾减灾提前统筹调配带来一定挑战。“以暴雨为例,我国当前对于暴雨预报准确率在10%至15%之间,而国际上一些国家准确率最高达到了20%至30%。”

  孔锋表示,气象像是一个发令枪,对防灾减灾有着重要先导作用。从中长期来看,除了预报精准率,因地制宜地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也格外重要。“目前很多地方的应急预案都比较雷同、操作性不强。实际上不同区域,防灾减灾需求也存在差异,比如低温,东北地区应对这样天气的经验比较丰富,能够更高效地应对这种天气,但从去年的实际来看,对于南方来说,降温10℃,即使温度没有到达零下,也会给当地农业造成较大影响。此外,当地人对于某种灾害的防范意识和经验也存在差异。”

文件相关推荐

文件推荐资讯

文件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