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质量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被誉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对于消费者而言,质量认证可以从供给端发挥“保底线”“拉高线”的作用,严把产品质量关和市场准入关,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可以从需求端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证明,指导消费行为,增强消费信心,保障消费者放心消费。
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颁发产品、管理体系、服务等各类认证证书375.9万余张,涉及102.4万余家企业和组织。其中,产品认证证书163.8万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4.9万张、服务认证证书7.2万张,为营造安全、优质的放心消费环境提供了切实保障。
守护安全“底线”,强化消费安全。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家用电器、汽车、玩具等16大类96种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累计颁发有效CCC认证证书49.1万张,引导消费者“识目录、 看标志”,选购通过CCC认证的安全产品。将安全风险较高、与消费者人身健康密切相关的电子电器产品使用的锂电池和电池组、移动电源(充电宝)等产品纳入CCC认证管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