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获悉,截至3月末,商业银行对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推送的全部第一批“白名单”项目完成审查,其中审批同意项目数量超过2100个,总金额超过5200亿元,对部分不符合条件的项目已向协调机制反馈。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今年1月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四次召开工作部署会议推动落实,主动靠前调度工作进展,加强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沟通协作。同时,指导商业银行制定工作细则,积极主动做好对接,切实提高项目落地时效。
据记者了解,对于协调机制推送的“白名单”项目,商业银行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严格做好贷款“三查”和项目可行性评估,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综合论证,切实把控好风险。对于符合授信条件的项目,银行建立全流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快速审批,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对于暂时存在问题的项目,商业银行及时向协调机制报告反馈,协调机制推动解决问题后可再次向银行推送开展审查。对于确不能符合相关条件的项目,项目实际没有融资需求,或者项目公司出现破产重整、查封冻结、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逃废金融债务等问题,由协调机制从推送名单中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