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2024中关村论坛“科技与法治论坛”在中关村展示中心举办。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刘双玉围绕“以优质知识产权司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刘双玉表示,应更加重视知识产权的市场化、产业化。
刘双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已经体现在司法审判的一系列案件中,比如新技术领域中,发明专利的创造性判断,新传播方式和创作方式中的著作权归属与权利边界,新数据产业应用中的竞争行为与规范等等,以及在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如何更好的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刘双玉认为,知识产权具有法律制度和生产要素双重属性,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中,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一方面,知识产权的法律属性体现为规则,是关于智力劳动成果的权利属性,权利行使,侵权责任等相关法律规范,与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运用保护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经济属性体现为知识资产、智慧财产,是市场竞争中的稀缺资源,也是核心竞争力,更是国际贸易的标配。此外,知识产权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相互赋能,可以产生乘数或者倍增效应,特别是关键性技术突破和应用上,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