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3月辟谣榜:三类谣言误导公众

Aa
分享到: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3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3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公共政策类、社会民生类、安全事件类等方面,造谣传谣者以假借权威、搭蹭热点、制造恐慌等套路,虚构事实,扰乱社会秩序,造成负面影响。

  假冒权威杜撰政策类谣言,误导公众。3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或机构打着权威旗号,假冒国家机关、伪造政府公文、歪曲解读政策,企图行骗牟利。如,诈骗分子冒用国家机关名义,假称“国家发放2024年乡村振兴扶贫补贴”“乡村振兴项目有国家级试点100个”“‘退税绿色通道’加快退税到账速度”等,实施违法诈骗行为,给社会公众造成极大信息和资金安全风险。还有人制造、传播“我国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近年来持续下降,部分地区农村出现医保退保潮”“失业保险金只能领一次,最多领24个月”“我国社保基金全都交给外资机构管理”等一系列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涉公共谣言,迷惑性大、蛊惑性强,极易误导公众,对我国现有社保政策和相关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搭蹭热点散播民生类谣言,渲染焦虑。3月,全国两会召开,“民生清单”热度高。“春招”“春游”等时间节点,有关招工就业、疫病传染等内容也成为个别网民博眼球的素材。一些个人或自媒体歪曲甚或虚构事实,编造散布社会民生谣言,引发公众不必要的焦虑。如,别有用心者恶意虚构事实,发布“重庆80%的工厂暂停招聘”“湖南郴州疫情卷土重来”等虚假信息,渲染负面情绪、徒增公众忧虑、扰乱社会秩序;还有人为吸引流量、博取关注,根据主观臆想,采取移花接木等手段,散播“京沪高速公路停止收费”“浙江丽水机场已建成投用并首航”“重庆合川太和飞机场正式开建”等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假消息,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群众交通出行秩序。

互联网相关推荐

互联网推荐资讯

互联网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