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王继发)4月22日—24日,山西省农耕文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训班在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举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与专家座谈,总农经师马向荣出席并讲话,临汾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巡视员栗俊昌致辞,山西省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武东轶主持。
栗俊昌在致辞中介绍,临汾是山西省的人口大市、资源大市、农业大市,农耕文化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基础良好,物产丰富。近年来,临汾市大力推进农耕文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市形成沿汾蔬菜、沿黄梨果、沿太岳中药材三大特色板块,示范带动梨果、蔬菜、中药材、畜牧等四大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据调查考证,临汾有乡宁翅果生态文化系统、永和沟域黄土梯田系统、古县核桃王古树综合管理系统、襄汾二十四节气、洪洞虞舜故里产业系统、翼城弃里后稷农耕文化等多个重要农耕文化遗产,希望早日认证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我们中华灿烂的农耕文明增光添彩。
马向荣介绍了山西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认定和发展管理情况,并对培训班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他在讲话中指出,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农业文明的精华,对促进农文旅融合、产业价值链升级、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截至2023年底,我国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2项,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居世界首位。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88项,其中有64项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预备名单。山西省稷山板枣生产系统、阳城蚕桑文化系统、长治(平顺、壶关)党参栽培系统4项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稷山板枣进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希望大家学用结合,根据自身农耕文化和产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思考,在理论学习和现场参观过程中,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农耕文化赋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