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复杂,加之中国产能过剩影响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等产生的新变化,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进入‘国际化2.0’阶段——向上走、向外走。所谓向上走是指企业要着力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同时通过重构供应链甚至完全实现当地生产来服务欧美市场;所谓向外走则是要积极寻求开拓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新兴市场。”长江商学院战略学及经济学教授、欧洲市场副院长陶志刚表示。
2024年3月29日,长江商学院“全球独角兽项目”公开课在上海校区举办。围绕全球新生代独角兽生态体系建设,2024年长江商学院将陆续推出面向全球招生的系列独角兽培育模块,包括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独家合作推出以“数字时代新边界:人工智能、未来科技与数据科学”主题的纽约模块;以及联合欧洲高等商学院(ESCP)在法国巴黎推出主题为“未来科技驱动基业长青”的巴黎模块等。
公开课上,陶志刚分析了中国企业出海的战略探索与挑战突破。在陶志刚看来,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受益于全球化发展而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企业由此进入“国际化1.0”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国制造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和低成本规模效应,但同时也催生了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