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近日公布的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案例中提到,部分研学旅行团存在货不对板、价格虚高以及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研学旅行市场在标准规范、内容建设、师资水平等方面都亟待完善。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研学游供给方良莠不齐有关。部分资质不够的机构将旅游产品稍作“打扮”,就披上“研学”外衣高价售卖。研学旅行并非无规可循,我国此前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就对人员配置、旅行产品、服务项目、安全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考虑到研学项目涉及多个部门,需加强跨部门的政策协调和监管协同,最大程度发挥监管合力。同时,要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研学营地和研学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研学游的“游”是载体,“学”为本质,这也是消费者选择研学旅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学生真正增长见识、收获新知,就要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一方面,研学机构需专业且守规矩、因地制宜开发研学旅游产品,要区别于一般的旅游产品,注重课程的社会性、教育性和公益性;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可建立研学产品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对不同机构研学游活动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为优质研学游机构提供适当的奖励,对虚假宣传的研学游机构零容忍,建立失信名单,加大惩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