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欧盟公布的动力电池碳足迹计算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即将结束一个月的征求意见窗口期。这份草案是2023年8月正式生效的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或称《新电池法》)下一份关于碳足迹计算的操作细则。其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对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的计算关乎此类产品未来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根据《新电池法》,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这个数字身份证包含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其中最先成为“拦路虎”的是产品碳足迹信息,动力电池企业最早需要从2025年7月率先公布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值。这对于相关企业来说,不仅需要开展供应链环节碳足迹梳理盘查的工作,并且在核算出最终的碳足迹数据后很可能对中国厂商的产品不利。
依据欧盟动力电池碳足迹计算草案,对于电池生产环节碳排放比例占比最大的电力碳排放部分,企业大概率要按照“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来计算电力碳排放数值,而中国的该项数值高于欧盟多国,也高于日本和韩国等其他主要动力电池生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