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重在建立标准体系

Aa
分享到:

  自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示范推广试点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5年至8年,早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陆续进入报废期,动力电池正进入规模化退役期。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

  动力电池中含有镍、钴、锰等重金属,电解液以及含氟有机物等污染物,若未经过专业化、规模化的再生处理,退役电池长期暴露于环境中,其内部污染物成分会扩散进入环境,会对空气、水、土壤造成难以逆转的生态破坏。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实现金属资源的循环再生,减少新能源汽车产业对关键矿产的需求,降低资源对外依赖风险。特别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与电力储能市场同时放量,锂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抑制关键上游矿产价格上涨的根本举措。

  加强电池回收利用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去”的必然选择。《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已于2023年8月份正式生效,按照新规,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以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2028年后,车用动力电池及容量大于2kWh的工业电池需提供锂、钴、镍、铅再生金属使用比例。

电池相关推荐

电池推荐资讯

电池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