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第53个世界环境日,也是中国第10个环境日。从3月3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再到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推动下,物种保护、生境修复、自然融资等议题不断走入公众视线。
兼具中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等多重标签的广东,成为观察现代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路径的一个区域样本。从数据上看,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广东省林业局等部门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广东辖内已设立自然保护地1361处,全省记录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海洋鱼类1200多种及药用植物2500多种,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等指标水平居全国前列。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广东依托生态廊道与绿道网络构建的城市生态系统,不仅为广州、深圳等人口密集型城市留下一片生态空间,还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而针对颇受关注的投融资问题,肇庆、汕头等多个地市在生态保护项目运营、融资模式创新上做出探索,寻找能够撬动更多资金投入的可持续盈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