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落成超充站背后,电池充电技术已迭代,新能源高压车产能仍在爬坡

Aa
分享到:

  “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充电1秒跑1公里”……本周,海南、重庆、安徽、武汉、深圳等多地宣布落地全液冷超充战,今年又有多地宣布将打造“超充之城”,困扰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焦虑”或将逐步被破解。

  实际上,自去年起,地方政府、国有能源企业、车商、电池商先后进入这一赛道,今年才有更多超充站、桩落地。“有了超充桩,并不意味着能尽快实现高压快充。”某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技术负责人告诉蓝鲸新闻,超充桩只有与匹配的高压快充新能源汽车车型、高倍率4C电池“搭配”在一起,才能实现充电的最大峰值功率。

  目前,车价是决定消费者购车的重要要素。而800V高压车、4C电池、超充桩普及率仍在低位,制造成本也高于原有的中压车、2C电池及普通桩。车价在降,愿意主动增配的车商是少数。“高压车产量上不来,用户量保持在低位,超充桩使用率也就有限。”某补能企业相关负责人称,超充桩技术已相对完备,随着各地、各企业加大对超充桩的布局,高压新能源车及动力电池的应用,超充或加速落地。

电池相关推荐

电池推荐资讯

电池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