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中国残联指导,华夏时报社、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讲述”优秀案例征集已于5月6日正式拉开帷幕。为全面挖掘近年来为无障碍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典范,鼓励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助力无障碍发展的生力军,提升社会公众对无障碍事业的理解和认知,《华夏时报》特别策划“无障碍奋进者好故事”专题,本报记者将对一系列优秀案例(含人物、机构、企业等)进行深度采访和报道,以飨读者。
一头利落的短发,知性而大气;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清晰而柔和;言语间,笑容温婉而亲切……若不是耳朵上戴着助听器,很难将她与聋人联系在一起。
43岁的郑璇,两岁时因病失聪。长大后,她对听障人群语言研究颇感兴趣,最终成为中国首位语言学专业的聋人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听障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让生活中温文随和的她对事业有一种近乎执拗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