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青海省西宁市发布消息,当地湟中区第一中学两名初中生上月因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死亡。公告称,当地流调监测显示,尚未发现有相关症状的师生,正开展疫苗应急接种。次日,北京疾控发布消息,称国内流脑发病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呼吁公众及时接种疫苗。值得关注的是,青海当地并未通报死亡患者是否接种或接种何种流脑疫苗,也未通报患者感染的菌群。
北京疾控介绍,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产生的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的,因病原体的外界生存能力较弱,间接传播的机会很少。但密切接触,比如同睡、拥抱、亲吻、哺乳等,易导致两岁以下婴幼儿发病。
此次通报的两例病例,死亡时间相距较长。据介绍,病例1在6月5日晚因病抢救无效死亡,病例2在6月26日中午抢救无效死亡。通报称,流行性脑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潜伏期为1-7天,6月5日,病例1出现症状死亡后,其所在学校在省市区疾控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6月8日,病例2咽拭子采样结果为阴性,至6月25日病例2出现症状,两个病例间隔跨度为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