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吴吉通讯员谢梁晖)近日,新开通的深中通道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顶流”。记者从哈工大深圳校区获悉,该校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柳成荫教授参与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涉水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为深中通道增添“安全砝码”。
深中大桥采用了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全离岸海中悬索桥方案,桥面高达91米,又处在珠江口开阔水域、强台风频发区,抗风问题突出。而拉索是悬索桥受力的关键构件之一,面对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如何更高效、更准确地监测拉索安全,成为了大桥建设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2018年,柳成荫教授联合广东省交通集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涉水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对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和超大跨径海中桥梁关键保障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示范应用。团队针对深中大桥面临的极端环境和复杂荷载作用,围绕风浪流多灾害风险评估、跨海大桥风场参数智能预测、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多传感器协同感知和数据融合等方面开展了集智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