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很多城市的老旧住宅卖得很好,比如杭州、天津等城市面积在90平米以下的二手住宅销售占比在50%以上。据说,很多购房者是基于“博拆迁”、“博旧改”考虑才买这类房子。一个浅显的道理是,涉拆迁、涉旧改的房子,意味着开发商或政府要投入大量资金,假以时日,房子和小区将“换新颜”,其价值也会扶摇直上。
不过,这种想法可能过时了。近日,国家发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中,把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对于如何抓好落实,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小区改什么、怎么改,都与小区居民一起商量,多方合力把好事办好。也就是说,老旧小区改造是全体业主自己的事儿,不是政府无限责任或过度责任的全盘兜底。
道理很简单:房子是私产,即便是福利分房年代遗留下来的公房,也都经过市场化成了个人或家庭财产。由一套一套私人房产组成的楼栋、社区,涵盖楼道、电梯、消防井以及道路、排水、垃圾分类等等,构成了居住命运有机共同体。陌生人也好,熟人也罢,这一有机共同体运维得好不好,不仅仅关系到居住福利,关系到居民财产安全,更关系到基层社会运转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