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播被“认证”了。人社部日前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增设网络主播为国家新职业,这标志着网络主播的职业身份在“国家确定职业分类”上首次得以确立。人社部此前印发的《关于加强新职业培训工作的通知》指出,新职业从业者可以享受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有关政策待遇,以及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相关政策。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职业主播数量已达1508万人,网络主播已成为短视频时代的一股“职业大军”。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主播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待遇保障低、社会认可度低等现实,也成为舆论讨论的话题。从这个角度来说,正式增设网络主播为新职业,明确了主播的职业身份和性质,也有利于个人发展和职业保障,释放多重社会正价值。
网络主播被“认证”,受益者首先是主播个体。过去,在一些人的粗浅认识中,网络主播几乎与“不务正业”“没有工作”画上等号。殊不知,网络主播也有其一定门槛。主播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风险意识等,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账号和主播本身的成色及其影响力、生命力。而网络主播被纳入新职业,对主播个体的专业素质、技能提升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新职业从业者将可享受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有关政策待遇,以及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相关政策。这对于主播个体而言,是素质技能发展的全方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