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以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印发《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相关政策标准不断完善。大规模设备更新,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理解。
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的需要。投资、消费与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扩大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将推动企业大规模投入资本,政府增加公共投资,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刺激全社会投资增长。2023年,我国工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设备更新需求不断扩大,预计将形成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围绕新型工业化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新型城镇化加快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大力促进农业、交通运输、物流、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既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又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4.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1月至7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0.9%,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要。马克思把生产工具叫作机械性的劳动资料,称其总和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大规模设备更新,将加快老旧设备淘汰、先进设备应用、工艺流程优化,推动技术升级、产能优化、结构调整、创新变革,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将推动新型劳动对象和新型劳动资料不断涌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