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大模型加速“跑马圈地” 争抢内容创作高地

Aa
分享到:

  自OpenAI的Sora在今年2月中旬引爆视频大模型至今,国内外已有不少于10家公司发布或更新了视频生成模型。大半年时间里,视频生成模型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这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导演、AIGC(AI生成内容)艺术家石宇翔(森海荧光)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展示了自制的一条名为《夏日的礼物》的动画短片,同时他分享了创作流程,由国产自研视频模型——生数科技的Vidu平台制作生成,部分文案则由Kimi、智谱清言等国产大语言模型辅助,配乐由Suno生成。另一位是来自首届威尼斯AI生成短片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得主、Ainimate Lab的负责人陈刘芳,在展示其团队的AIGC短片《一路向南》时介绍,创作团队仅由3人——导演、故事版艺术家、AIGC技术专家各一人组成,制作周期约1周。“同样的短片,如果按照传统流程需要20人,涉及导演、美术、建模、灯光、渲染等不同工种,周期需要1个月左右。”她说道。

  本报记者了解到,影视内容生产及IP开发、广告营销等行业成为视频生成技术率先落地使用的领域。无论是海外的Sora、Runway等,还是国内的Vidu、快手“可灵”、智谱AI“清影”等视频大模型,都在加速“跑马圈地”,布局商业化场景。

视频相关推荐

视频推荐资讯

视频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