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经历了前日的大幅回调后,A股、港股市场有所反弹,“中字头”股票涨幅居前。Wind数据显示,南向资金10月10日的单日净买入超105亿港元;结构上,南向资金主要流入运营商、“三桶油”等高股息板块,以及头部互联网等大市值权重股。
为何红利类资产集体走强?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有以下因素:一是央行宣布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首期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二是多家券商在四季度的策略展望中普遍建议哑铃策略,兼顾配置成长与红利。同时,港股市场的整体估值较低,对美联储降息影响较为敏感,因流动性得到改善而受到资金青睐。
对此,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港股近期上涨之后,仍有进一步修复的空间。近期的大涨是悲观预期扭转后的“纠偏”,考虑目前政策导向及力度变化程度,此轮行情的风险偏好、估值以及核心资产与海外龙头估值差等多方面的修复,至少应该接近2023年1月的水平。银河证券则表示,低利率时代高股息红利资产的相对性价比值得持续关注,港股高股息资产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的特点,后续或有较高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