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十五五”时期,区域经济发展须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一是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一方面,探索建立城市群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跨地区投资、地区生产总值、财税等利益分享机制构建,完善共建共享、协作配套、统筹互助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体系。鼓励各城市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等活动,构建开放高效的城市群创新资源共享网络。另一方面,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推动城镇间产业整合与园区共建,理顺城市群、都市圈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各城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
二是优化调整区域政策体系,以区域板块合作推进江河海联动。以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增长极串联形成的沿海经济带,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串联形成的长江经济带,以及由兰西城市群、郑西地区双城合作带、山东半岛城市群串联形成的黄河经济带,共同构筑中国江河海联动的“π”字形发展主轴。一方面,鼓励支持各级政府共同制定涵盖多部门、横跨多地区的综合性区域发展规划,探索设立江河海联动的区域协调发展联席会议,汇集多方力量,共同研究并解决重大协调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与监管体系,降低企业跨区域运营成本。建立健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鼓励人才跨区域流动与创新创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区域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