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矿泉水行业现状分析:锶型矿泉水崭露头角

Aa
分享到:

  报告网网讯,在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品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矿泉水凭借其健康、安全的特性,在饮品市场中愈发受到关注。2025年,矿泉水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其中,锶型天然饮用矿泉水因对人体健康的诸多益处,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新热点。不过,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矿泉水产业蓬勃发展,锶型矿泉水崭露头角

  《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矿泉水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我国天然饮用矿泉水产业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前,仅有青岛崂山矿泉水厂。改革开放后,产业大规模发展,1997年全国瓶装矿泉水企业约900家,产量达185万t以上,且增幅显著。21世纪以来,企业数量激增,截至2020年底,约有6.4万家矿泉水相关企业,年开采总量达1300余万t,瓶装天然饮用矿泉水总收入规模占软饮料行业的20%。2021年,中国矿泉水市场规模达到一定数额,且以约10%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包装水消费量仍有很大差距,不足意大利人均消费的10%,这也意味着我国矿泉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矿泉水产品类型多样。除常见的偏硅酸型和碳酸饮用天然矿泉水外,还有主打微量元素富集的类型,如锶型、偏硅酸-锶复合型等,以及以功能划分的泡茶专用矿泉水、母婴用水等。偏硅酸型矿泉水开发较多、分布较广,是具有代表性的类型。这种多样化的产品供给,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高质量、天然、具有健康功效的饮用矿泉水的需求不断增长。13-40岁、居住于城市的高学历人群对包装饮用水消费率较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包装设计影响消费者偏好。未来,中国居民对饮用矿泉水的需求将呈现“量质齐升”的态势,部分企业会在巩固中低端市场的同时进军高端市场,提升品控,实现品牌溢价,与国外品牌竞争。健康属性和产品差异化将成为矿泉水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锶型矿泉水:健康价值显著,市场潜力巨大

  研究表明,锶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它能促进成骨细胞生长,抑制破骨细胞形成,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在动物模型中,可改善骨代谢,预防骨丢失,对植骨材料的骨结合和骨贴附有积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用水及尿液中的锶水平与高血压、心脏病呈负相关,当水中锶含量在5.0-10.0mg/L时,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最低。锶还能促进钠排泄,缓解血管紧张性,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睾丸功能,提高精子活性和质量,抑制脂肪生成,促进糖脂代谢。而且,锶毒性较低,日常饮食补充锶型天然矿泉水一般不会出现过量问题。

  人体中的锶主要来源于日常饮食,但中国居民锶摄取普遍不足,仅0.830mg/d,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设定的参考推荐值1.9mg/d,也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的摄入量,如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人均锶摄入量是中国居民的3倍左右。

  饮水是人体摄取无机矿物质元素的重要途径,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呈离子状,易被人体吸收。锶型矿泉水是我国第二大矿泉水类型,矿泉水中的锶有90%以上能被人体吸收,能弥补部分人群膳食结构单一导致的锶吸收量受限问题,是居民高效摄入锶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相关标准规定锶的限量值为5mg/L,符合居民每日推荐锶的摄入量,因此锶型天然饮用矿泉水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锶型矿泉水在我国分布广泛,山东、黑龙江、湖南、贵州、安徽、河北等地均有分布。山东省锶型矿泉水点有118处,占饮用天然矿泉水点总数的32.7%;黑龙江省已勘察评价天然矿泉点256处,开发利用约110处,五大连池矿泉水资源丰富,包含多种类型的矿泉水;湖南省单一锶型矿泉水点和复合锶型矿泉水点分别占总数的8.3%和14.2%;贵州省锶型矿泉水点占比达90%以上;安徽省单一锶型矿泉点占比20%,复合锶型矿泉点占比37.33%;河北省单一锶型矿泉水点62处,复合锶型矿泉水点142处。各地区矿泉水点锶含量存在差异,但平均水平较高,如山东省沂源县锶含量达2.64-3.04mg/L,甘肃省河西走廊矿泉水中锶最高含量达15.6mg/L,这表明锶型矿泉水产业开发潜力较大。

  三、锶型矿泉水产业发展受阻,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市场上与锶相关的矿泉水标识众多,如“锶型”“含锶”“富锶”“高锶”等。经检测,大部分样本锶含量虽符合标注范围,但70%产品实测值集中于标注下限的20%区间内。现行国家标准仅要求标注“含锶”或“锶含量范围”,未规定范围跨度阈值,导致不同品牌标注范围差异大,无法客观区分产品品质,容易误导消费者,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我国目前仅有针对锶型饮用水的2项团体标准,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不同团体标准参照不同,对锶的等级划分范围也各不相同。这种标准的不统一,使得企业在生产和标识产品时缺乏明确指引,消费者也难以判断产品的等级和价值。

  我国锶型矿泉水市场存在“品质-价格脱钩”现象,产品的锶含量未成为定价的核心逻辑。实证数据显示,锶含量相近的产品价格相差悬殊,进口产品价格更为突出,如意大利矿泉水品牌普娜,因关税、玻璃瓶包装等因素,售价较高。这是因为营销与包装等非功能成本主导定价,而含锶矿脉水源的开发成本在终端价格中占比较小,定价偏离了健康消费本质。

  虽然锶的健康功效已被证实,但消费者对锶型矿泉水的认识仍不足。许多企业对锶和锶型矿泉水的健康价值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范围有限,未能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无法正确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四、多方施策,助力锶型矿泉水产业腾飞

  政府部门应建立“富锶天然饮用矿泉水”行业标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明确规定矿泉水“含锶”“富锶”“高锶”的界限,规范企业生产行为,避免质量不达标和标注乱象,保障消费者能选购到品质有保障的产品。

  矿泉水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建议根据锶含量高低对锶型天然矿泉水进行分等分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价格指导。按照相关团体标准,将产品分为高锶型、富锶型和含锶型3个级别,实行差异化定价,做到优质优价。同时,结合品牌策略,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消费者获得优质健康的产品。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锶型矿泉水的宣传力度,给予本土品牌政策和资金支持。利用新闻媒体、网络通信、博览会展销会等平台,宣传锶型矿泉水的健康功效,普及健康饮水观念。通过多种媒介推介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矿泉水产业发展迅速,锶型天然饮用矿泉水凭借其对人体的健康价值和丰富的资源储备,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当前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标识混乱、标准不统一、定价不合理以及宣传不足等问题。为推动锶型矿泉水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市场秩序,合理定价,加强宣传,让消费者更好地认识和接受锶型矿泉水,从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用水的需求。

VIP专享文档

扫一扫,畅享阅读

矿泉水相关推荐

矿泉水推荐资讯

矿泉水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