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冷链食品行业现状分析: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Aa
分享到:

  报告网网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冷链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从新鲜的肉类、水产品,到各类乳制品、蔬果,冷链食品凭借其能保持良好食用品质和食品安全的特性,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我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应对策略,对推动冷链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冷链食品产业蓬勃发展

  (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2024-2029年全球与中国冷链食品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冷链食品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在整个食品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约占全食品市场的 25% - 30%。从进口量来看,2021 年我国冷链食品进口量大概在 900 万 t,到 2022 年已经上涨至 1100 多万 t。截至 2023 年 10 月,2023 年我国冷链食品进口量已经超过 1000 万 t。不仅如此,2023 年我国冷链物流产业产值预计超过 5500 亿元,这一系列数据充分显示出冷链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

  (二)设施设备逐步完善

  随着冷链食品产业的蓬勃发展,相关设施设备建设与配套也在加快推进。2022 年我国冷库容量已经超过 7000 万 t,相比于 2021 年增长了 13.6%。到 2023 年,我国冷藏车冷冻车保有量将超过 23 万台。冷库容量的增加和冷藏车保有量的上升,为冷链食品的储存和运输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有助于维持冷链食品的新鲜品质。

  (三)法规标准不断健全

  为规范冷链食品行业发展,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标准。目前,国家标准 GB 31605 - 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已经实施。该标准从食品冷链各环节出发,对交接、储运以及追溯与召回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细致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基本管理要求,为冷链食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冷链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凸显

  (一)安全意识与溯源体系薄弱

  在冷链食品行业中,部分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学习普遍不足,对冷链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旦冷链食品出现问题,应急溯源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在地区或国家层面,亟需建立一套适用于我国冷链食品行业现状的应急管理、风险预警和问题产品溯源体系,以便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追溯源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

  (二)质量控制技术亟待提升

  冷链物流温度的不稳定性以及冷链食品加工、储藏温度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了冷链食品的质量。加强冷链食品产业温度控制与品质控制共性技术的研究,加快原料预热杀菌技术、真空预冷技术等新型冷链技术的应用,成为提升冷链食品质量、打破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

  (三)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冷链食品产业中,中小型企业大多仍采用手工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这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也不利于对产品质量的精准把控。通过技术升级,加大智能与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推进冷链食品产业智能化升级迫在眉睫。同时,冷链设备,尤其是温度环境监控设备设施也需要及时更新换代,以实现对冷链食品储存和运输过程的精准监控。

  (四)物流设备设施尚不完善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体系。就果蔬类食品而言,全程冷链的难点在于 “最初一公里”,即果蔬产地最开始的预冷和冷藏环节很多难以做到。这使得果蔬在运输初期就可能面临品质下降的风险,影响了冷链食品的整体质量。

  (五)标准化监管力度不足

  食品冷链物流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上下游环节衔接及全过程的无缝对接需要众多标准化的领域。然而,目前政出多门,相关标准的统一性、协调性、衔接性和兼容性较差,这给行政监管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不利于对冷链食品行业进行有效监管。

  三、推动冷链食品行业发展的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冷链食品标准规范的制订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此前,市场监管部门已出台了《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办法》等法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冷链食品行业的法规标准,确保冷链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加强行政监管和服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规,将冷藏冷冻食品作为重点产品纳入监管抽查范围。重点检查冷链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产值与设备设施是否匹配,冷链环节监控设备是否配套合理。同时,加强对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存以及运输环境的采样工作,加大采样力度,监测环境中微生物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情况。此外,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肉类等冷链食品的监督检查,强化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包装物的检验检疫。商务部门则要指导各类食品销售者落实好冷藏冷冻食品的相关要求。

  (三)构建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

  冷链物流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在完善冷链物流设备设施的同时,要建设具备温度实时监控预警功能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食品行业现状分析指出,通过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异常等问题,保障冷链食品的质量安全。

  (四)建立冷链食品信息预警系统

  根据冷链食品产业或行业的分布情况,设置地方和省级冷链食品风险预警体系。对进货、冷链食品生产加工、储存与运输等环节进行全面监控,一旦出现问题样品,利用网络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及时通报,尽快消除风险源,并实施召回等措施,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我国冷链食品行业发展迅速,2025 年冷链食品需求预计达到 6 亿 t,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冷链食品安全意识淡薄、质量控制技术落后、智能化水平低、物流设备设施不完善以及标准化监管不足等问题。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行政监管和服务力度、建设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以及构建信息预警系统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冷链食品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智能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VIP专享文档

扫一扫,畅享阅读

冷链食品相关资讯

推荐报告

相关图表